良久才问道:“非是太子不可?”
老臣金在贤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讲述道:“太子身份尊贵,乃我百济未来储君,大唐皇帝势必会以礼相待,给几分薄面,不至于连面见大唐皇帝都没有机会。”
“大王没去过长安,并不知道在长安,不管是哪国的使臣,想要面见大唐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上数月半载,也是寻常,若真等了那般久,恐怕大唐太子的大军,已经打过来了。”
“再者太子聪慧好学,心思玲珑,文治武功,皆是出色,有太子出面,比之其他人也能更为完成使命。”
“同时,也能让大唐皇帝,感受到我们投降的决心。”
“当初,高丽像隋朝反复投降,以至于现在中原对于投降之事,极其谨慎,只有太子前往,才能打消大唐皇帝和大唐百官的疑虑。”
众人纷纷侧目,扶余义慈面露犹豫之色:“隆儿年纪尚轻,从未经历过这般复杂诡谲的局面,我实在是放心不下。”
金在贤上前一步,轻声劝道:“大王,正因太子年轻,才更容易让大唐放下戒心。咱们暗中选派几个机灵能干的谋士跟随,一路提点辅佐,不愁大事不成。此刻危机关头,也唯有太子才能在大唐那里博出最大的机会。”
众大臣都低着头,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他们也明白,这是一场豪赌,把太子送出去,就等于把百济的未来交到了大唐的掌心。
扶余义慈依旧眉头紧锁,内心天人交战。
最开始他是想让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间矛盾加深,好让百济从而脱身。
可是现在,说是让太子去充当使者,实际上就要让太子去大唐当质子。
从假意投降变成了真投降。
朴顺桢这时轻声说道:“大王,若为太子周全考虑,可在随行人选上多下功夫。挑些能说会道、精通大唐风俗民情的谋士,再配上几个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护卫。一路上悉心照料,到了长安,也能保太子周全。”
老将廉成也附和道:“是啊,大王!咱们还可以准备些奇珍异宝,百济的特产好物,让太子带去献给大唐皇帝,也好拉近些关系,助太子行事。”
金在贤再次开口道:“大王,时间紧迫,早做决断为妙。”
看似是出谋划策,实则是牺牲王权,成就臣权。
只有真投降,才能让大唐皇帝信任,而使得大唐太子不能名正言顺的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