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斜挎包一拉,抓出一包糕点当着他们的面打开。
万分感谢,先前为了过冬,考虑到绿苑取暖问题,她早早就拜托了杨狗给自己定下一车炭,虽不是名贵银霜,却也是好炭,足足上千斤,这是连绿柳芳草都考虑到了,这不眼下就派上用场,她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把火续上,又长心眼的干脆去空间,千挑万选的从厨房选了口煮寿喜烧的铁铸小锅偷摸拿出来,还在小姨他们面前过了明路,借口说是这次来她特意买的。
万分感谢小姨、姨夫不通庶务,便是府里地位不高,还常受苛待,也不曾真为生活所苦,亲自下厨什么的真是从未有过,最多现成的红泥炉子煮水,因此倒也被她糊弄过去了。
吃碗面,洗了锅碗,领着小表弟小憩了一下,下晌李瑶光就拉着穿的胖乎乎却不贵重的小表弟出了门,临出发前,她还特意背上了曾经小姨给她做的出摊装钱装物的小挎包。
包里装了些糖果糕饼,这些都是她每日的福利待遇吃不完囤下的,牵着小表弟一路出了庄子地界,走到了前头福生说他买柴火的村子,就在村口,李瑶光看到一群拾粪的小孩,她当即给身边小家伙塞了两块软和的糕点让他吃着,自己则牵着人朝一群小孩迎了上去。
烧饭的锅要买吧?吃的油要搞吧?两斤盐也不知道够不够?冬日无菜,是不是还得给小姨他们腌点咸菜?
再加上小姨要照顾姨父,照看孩子,曾经外家再不富裕,小姨跟她这具身体的亲娘也是娇养长大,嫁到侯府也没干过什么粗活,药都不会煮,更何论煮饭?
李瑶光回头,看到探出门来的小脑袋脸上终于红扑扑的,再不是刚才冻猫子的模样,李瑶光欣慰,嘱咐着小家伙进屋炕上暖着,自己却在为怎么搞一顿饭食出来喂饱家人而发愁。
想了想去,被逼的没法子了,李瑶光看到熬完药的红泥小炉眼睛一亮,就着里头的余火,麻溜的给加了几块木炭。
被打发到这偏僻的山庄来,小姨他们还不知何日才能归,自己又不能一直留下,而且就眼下的境况来看,侯府怕是再不可能给小姨他们送开销来了,可如今她姨父还伤着,三口人吃喝拉撒要的都是钱,还得买药。
自己空间虽然存了四百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