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妖书案2(2/3)
底色 字色 字号

039 妖书案2(2/3)


    但能确定的是,自打沈一贯担任了内阁首辅之后大肆安插浙党官员,已经引起了朝中其它势力的警觉,其中最大的嫌疑就是东林党。



    证据就是让朱赓入阁,朱赓、朱更,谐音的意思就是老朱家的太子还得更替。至于说沈一贯,书里也评价了,说这位大学士很阴险、很狡诈,如果皇帝非要换太子,他肯定不会强出头阻拦。

    按说这种没署名的揭帖犯不着引起朝廷如此重视,但这次搞的动静有点大,京城里散布的到处都是,大学士朱赓只是捡到了其中的一份,很多人比他知道的还早,想压下去已经不可能了。

    就是这么短短几百字却牵扯进去好几个关键人物,首当其冲的就是郑贵妃。如果不是她仗着受宠吹枕边风,皇帝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尔反尔,在册立太子的事情上和朝臣们斗了十多年呢。



    最后还剩下沈一贯和朱赓两位大学士,现在他们俩肯定特别被动。先不提书里的内容是真是假,反正黄泥已经掉进了裤裆,想说清楚也没人信。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后世根本不算事儿,顶多是严查诬陷者,在一切被搞清楚之前被诬陷者啥损失都不会有。但古人比较好面子,尤其在官场混名声很重要。现在沈一贯和朱赓除了自辩之外,同时还得暂时回避以示清白。

    



    难道说用朴素真理无法判断此事的大致走向吗?非也,这个技巧还能反过来用,不看谁受益,看看谁倒霉,也能得到相似的答案。

    那么谁最倒霉呢?从表面上看,蛊惑皇帝、勾结外臣、图谋不轨的大反派应该是郑贵妃。

    



    续忧危竑议里总共也就几百个字,是两个人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问话的人没写名字,回答的人有名有姓,叫郑福成。

    说了啥呢?大概意思就是郑福成说,万历皇帝之所以会立皇长子为太子,是被沈一贯封还了圣旨,拖不下去的无奈之举。用不了多久还得想办法把太子废了,改立福王为太子。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没有好处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换句话讲,人做事总是有所图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可古人又说了,人心难测。在没有直接证据的前提下想判断一件事的真相往往是非常难的,甚至没有可能。但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大致分清楚一件事的走向,最终受益人!

    那么在第二次妖书案里谁是受益者谁又是受害者呢?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