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不知千岁爷可选好了经营之人?”
“陛下口谕!自鸣钟很好,我儿的心意领了,今后要好生跟着大学士学习,不可懈怠。”除了这个收获之外,洪涛还第一次和本朝最大的太监头子,司礼监掌印田义面对面说了话。
与陈矩相比,田义稍微显老一些、胖一点。说话的时候面无表情,一字一句仿佛不是出自他口,而是被万历皇帝附体。说完之后也不和太子多聊,带着一众宦官径直走了。态度不能说冷淡也谈不上热情,完全就是公事公办。
“万幸啊……”洪涛并不觉得受到了冷落,反倒在心里直呼侥幸。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自己虽然赶上个性格非常乖张的皇帝,还不受待见,却没赶上太过嚣张跋扈的宦官。
总共数一数,包括皇帝的两架,已经送出去了六架自鸣钟,除了皇太后、皇后和皇帝赏赐下来的财物之外,算是干赔。
没关系,干啥买卖都得有先期投入,如果不是田义和陈矩死活不敢要,还要多送出去两架呢。但从现在开始就不能再送了,且生产自鸣钟的材质也得从金银合金向铜合金转变,因为自己要拿它们去换钱了。
看看他们就该理解为啥很多古代建筑历经几百年依旧稳固如初,在没有施工机械辅助、没有现代化材料加持的情况下,就是靠他们一点一滴几乎变态般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完成的。
当然了,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如果不计成本的话,现代的工匠肯定也能复原古代工艺技术,大部分还会超越。
其实太子临朝才算正规的参政,不管是站还是坐在朝堂上,耳濡目染文武百官怎么讨论天下大事,熟悉了之后还可以发表见解。
只可惜万历皇帝自己都不上朝,太子自然也就没了参政的机会。退而求其次只能去鸿胪寺里凑合看看了,也算是物尽其用。谁让太子梦里学会了西番话呢,总比二十岁了却对朝政一无所知要强些。
随着工匠们对工艺流程的逐渐熟悉,自鸣钟的生产慢慢进入了正轨,差不多每个月都能出产两架成品,且质量一流,废品率很低。这还是在精益求精的前提下,如果能稍微放松点要求,每个月还能再多产出两架左右。
洪涛并没催着工匠们加大产量,规定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