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刘氏……”女子小声回答着,其实说小女孩更准确,才15岁!
而钟表行业就不一样了,无需太大场所也用不了几个人手,前期借助二十四监的力量就能生产。产量不用太高,一个月能产出一件成品足矣。
做出来的钟表先别急着换钱,得拿去走面儿。比如说皇太后寿辰,孙子虽然穷但也有份心意。珠宝玉器、珊瑚玛瑙没有,来架做工精美还能准确报时的自鸣钟吧。
这东西既能当玩意又有实用价值,啥时候看见啥时候不得想起咱。高兴了随便赏点金银财宝,哪怕啥都不给,只要态度有所转变,到了关键时刻肯出面帮着说句好话也算不亏。
仅这一个改变就能把钟表行业向前推进小几百年,足够让别人慢慢研究、模仿、吃透。等他们会了,自己再弄出游丝,依旧还是遥遥领先。
“进来……”正琢磨着该如何用古代坩埚去熔炼铜银合金,门外传来了轻轻敲击声。
洪涛在宋朝就造过钟表,装在塔楼上,表盘比房间还大;小的基本快赶上民国时期的怀表了,能揣在兜里携带,百分百都是纯手工,且有游丝机构。
就算此时明朝的金属冶炼技术赶不上自己穿越改造过的北宋,也差不了太多。怀表确实够呛,比拳头还大的座钟真毫无难度。难就难在思路上,只要工匠们肯配合必须手拿把攥。
最麻烦的是印刷和纺织都属于传统行业,已经有很成熟的产业链和从业者。自己突然挟着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杀进去,三下五除二把市场横扫一遍,肯定有些人会受伤,其中不乏和朝堂大臣们有牵连的,势必引起利益纷争。
然后……不用太仔细调查自己就得提前曝光,然后成果归皇帝所有,太子身份归别人所有,能不能保住小命很难讲!
现在需要做的是选择材料,还得是好几种规格。献给皇帝的肯定不能和卖给大臣的一样,必须分出档次,尽可能拉开距离,避免有僭越的嫌疑。
其实钟表的金贵之处主要体现在性能,比如准时准点、整点报时、外观精美,用料是否考究还在其次。一个鎏金外表,铁制机芯的破玩意都能被当宝贝供奉在祖宗牌位前面,可见万历皇帝的审美格调也高不到哪儿去。
要问光靠明朝工匠,纯凭手工能制造出自鸣钟吗?目前的材料是否支持呢?答案是百分百肯定。不是猜测,是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