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沈鲤肯先表示出积极靠拢的态度,高拱肯定会不动声色的拉一把。但沈鲤没有任何表示,踏踏实实去翰林院里按资排辈了。
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有真才实学,不久他就被隆庆皇帝看中委任为东宫侍读,专门给还是太子的万历皇帝讲课。
“正是!”沈一贯见到太子听进去了,还跟着自己一起互动,手捻胡须有些得意。
“他怎么不穿皮弁和冕服?”可惜内阁老油条还是被年轻太子体内藏着的几百年后灵魂给忽悠了,紧跟着又是一个问。和上一个问题相比回答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必须多费几句话。
“当朝可有谏鼓和谤木?”一刻钟之后,沈一贯刚口吐莲花般把历朝服饰讲完,太子又指着图画上的两样实物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或者说他背后应该还站着级别更高的宦官,比如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陈矩。当年就是这位大太监把王安推荐到景阳宫里的,想必不会一直不搭不理。
沈鲤和沈一贯同姓、同岁,但不是同乡。他来自河南归德府虞城,比沈一贯早一期中进士,早三年进翰林院排队。
做为老师,哪怕只是兼职的,能被学生认可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如果这个学生还有可能成为皇帝,成就感肯定还要加倍。
至于说能不能教导出人才,孔子不是说过嘛,有教无类!天下没有笨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在因材施教这方面,沈一贯觉得自己离孔圣人不远了!
换个说法,就是从小影响皇帝的三观,让皇帝尽量照着圣人的标准去做。这样一来朝臣们就轻松了,因为圣人是永远斗不过政客的,叫做洗脑教材也不算污蔑。
“此人就是尧帝?”洪涛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听少儿读物,但也不想得罪这位内阁首辅,于是就祭出了上学时的拿手好戏,打岔。沈一贯讲几句,他就指着图画上的人物发问。
“阁老的经筵很有意思,愿日日来此受教,请受学生一拜!”当紫禁城的铜钟敲响时,洪涛起身站定,端端正正给沈一贯施以大礼,嘴上所说和面露神色完全一致。
“殿下可教,此乃陛下之幸事、本朝之幸事,老臣必呕心沥血万死不辞!”这个举动让沈一贯有点懵,同时也觉得无比自豪,眼中甚至有了些许水光。当下也抖了抖袍服,面色庄重的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