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控制权转移(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百四十一章 控制权转移(3/4)

争夺手机代工业务,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但前期规模小,很难有大的盈利,自身资金积累慢,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这时候鸿盈科技要不断扩大产能、发展工程师及管理团队,还要坚持相当比例的研发投入,打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跟流水线,就需要源源不断补充新的发展资金。

    而前期鸿盈科技很难获得投资机构的信任,萧良就得承担更多的增发或借债责任。

    他此时在香港预留四十亿港元的资金储备,看着很多,还真未必能支撑两年。

    因此在四月底,和永电子董事会率先通过萧良提出的相关方案,同意蜗巢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计划以二十八亿港元,承接原股东老股、增发新股总计四亿股,成为和永电子新的控股股东;盈投控股出资以十四亿港元,承接增发的两亿股新股。

    李启昌家族原先持有和永电子一亿四千万股,这次计划向萧良出售六千万老股,以获取四亿两千万港元的现金;其他董事、股东总计将向萧良出售一亿四千万股老股。

    整个和永电子他更看重可以说是何宏泰个人;他更不可能让李启昌家族的内部矛盾,带入新的上市公司里来。

    直到三四月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诱发香港科技股大幅下挫,谈判僵局才得以化解。

    虽然和永电子年后一直停牌,但这段时间与和永电子基本面差不多的多家电子上市公司,股票都纷纷遭到投资者的抛售,股价重挫。

    到四月底,基本面相关的上市电子公司,股价都纷纷暴跌30%、40%,跟互联网概念沾边的公司,股价更是暴跌60%、70%,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形势的严峻。

    萧良这时候还维持原有报价,就显出优势跟诚意来了。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哪怕和永电子的股价同期仅仅下折30%,萧良保持每股七港元的新股增发价、老股收购价不变,都相当于给予了100%的溢价。

    一些董事股东,原本在和永电子的上游或下游,就有很多投资或实体业务。

    这倒不是吃里扒外,而是这些年来董事股东就是通过这种密切的投资及实体业务合作与相互参股,与李启昌家族形成紧密的利益结合体。

    现在萧良想从和永电子这单一环节,就将原有的利益结合体彻底拆散掉,谈判难度自然是大增;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些董事股权所期待的溢价,却是要比萧良的报价高出那么一丢丢。

    和永电子总股本四亿股,年初停牌时每股约五港元,萧良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