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兴
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其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故事,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qun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
宦祸党争
唐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李两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与李训和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失败。而后,宦官团结一致;qun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会昌中兴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会昌。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相对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李德裕
李德裕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