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带进皇宫,面对忽必烈,依然不卑不亢,不肯下跪,只以长揖作答礼,对此忽必烈不以为悖。
劝降的流程也很简单,忽必烈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意思就是说,你文天祥如果能像效命南宋一样效命于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元朝宰相不止一个)。
文天祥不为所动,回答说:“我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仍不甘心,再次劝说道:“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回答得斩钉截铁:“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忽必烈再也无话可说,至此谈话结束,劝降大业以失败告终。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杀于元大都。
从忽必烈对文天祥长达四年的劝降可以看出,作为大元开国皇帝,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开明和大度(这种性格对元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刻)。
在这里我们用另一位民族英雄于谦的评价,向文天祥致敬: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就这样,文天祥又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这个时代的监狱绝对不比后世,脏、乱、差、黑绝对是准确描述,换做一般人早就熬不住了,但是咱们的英雄文天祥注定不是一般人。
身陷囹圄期间,文天祥编成了《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来反映南宋灭亡的经过、自己和战友的抗元斗争,揭露投降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行,表现自己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被称之为史诗。正气歌也是在这期间写出来的。
在崖山前线,张弘范热情接待了文天祥,并要他给宋军主将张世杰写一封劝降信,文天祥说:“我不能救父母,乃教人背父母,可乎?”最后写了《过零丁洋》一诗,交给张弘范,算是答复,张弘范看罢,笑了笑便不再逼他。
在崖山,文天祥亲眼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之际,也想跳水自尽,但是元军看得紧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