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1/3)

    万余位举子,一人考三场,也即近三万张卷子,因一份卷子得经几个考官过手的缘故,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批卷时间约十五天左右,须得批好卷子,并以优劣排好序。

    这是一场硬仗!

    其中,主、副两位考官都不参与批卷,主要负责统筹考务、监督流程及裁定争议卷,核心职责是复核与终审,定下最终的排名。

    因此,两人的目光会着重于底下考官推荐上来的卷子,也即荐卷。

    一份卷子,起码经过两位考官的手,两位考官都认为不差,那就可将卷子挑出来,放入“荐卷”名单。

    一般来说,一位考官有三十份荐卷名额,荐卷又分正卷与备卷,一起呈递于两位主副考官。

    十五位批卷的考官,一场呈递上去四百五十份卷子,两位主副考官会慢慢挑选卷子,初步单场排名,剔除一些自认不合格卷子,仅留下四百份左右。

    如此,三场皆是剔除一些不合格的卷子,累积留下一千两百余份卷子。

    这会儿,卷子就已经批完,哪一份卷子是什么成绩水平,排序是什么水准,都已经出了结果,且有考官标注。

    是以,弥封的名字就此可以打开,进行最后的综合排序。

    理论上,一人考三场,一千两百份卷子也就对应四百人。

    但这仅是理想化的考量,实际上因考生偏科的缘故,三场考试,一些考生可能只有某一场考进了前四百名,一些考生则是某两场考进了前四百名,唯有少数考生,三场都进了前四百名。

    一千二百份卷子,对应的考生数量往往是六七百人。

    那些三场都进前四百名的人物,注定不可能落榜,排序时最低都是二甲。

    两场都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会落榜,要是策论作得优异,甚至可排于二甲前列。

    唯有那些仅是一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相对危险。

    因官家重视策论的缘故,第二场策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太可能落榜。

    因此,那些只有一场考进前四百名,并且那一场是第一场或者第三场的举子,就注定悲惨起来。

    这种举子不在少数,往往有四五百人,而究竟哪些幸运儿能够中第,纯是瞧考官偏好与心情。

    所谓的内幕交易,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出现。

    权贵子弟要想通过内幕交易一举中第,实则也得凭本事走到这一步,达到“起码有一科进前四百名”这样一个公认的下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