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加工厂开工,施秋玲天生打工圣体(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百零四章 加工厂开工,施秋玲天生打工圣体(1/3)

    许承安笑道:“哟,可以嘛,你小子都学会考察市场了啊?”

    “这不当了副厂长,得多学习嘛!”

    赵建平不好意思地道。

    他可不像其他员工那样拿保底,就算厂子没开工期间工资也是照常发,然而那段时间太清闲了,赵建平总觉得在自己在吃闲饭白拿许承安的工资,想着多少得做点事,于是隔三差五去城里或各乡镇跑跑市场,看看到底个什么情况。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买了小学和初中的书本回来学习。要知道,当年这小子可是最怕学习的,和施秋玲一个样,见到书本就头大如斗。

    但是没办法,一个副厂长文化水平这么低,赵建平自己都介意得很,硬着头皮也得多学点字和数学。

    许承安拿了几份表达看了看,表单做得不专业,但是相对赵建平的知识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些表单每隔几天都有记录,标注干木耳的价格,是否供货充足等等。

    秋耳刚出炉的那前三个月沧城市场上的货品还很充足,但是年后数量就越来越有限了,有些市场已经卖光了,也拿不到货。

    到了三四五月份,市场更是全面断货,消费者想买都买不到。

    要知道沧城还是位于林区的城市,周边那些非林区城市更缺,这也是近几年很多农副产品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买不起太多的农副产品,然而改开这么多年,很多人手头越来越有钱了,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农副产品的需求激增,就算技术上容易克服的农副产品都跟不上,更别说段木黑木耳这种需要技术的高端品种。

    也正是这样,郭嘉才会研究袋栽黑木耳,不过在袋栽技术出来之前,到处基本都是这么个情况,尤其北方更少。

    尽管市场短缺,这会却没外地木耳卖到沧城这种小地方,南方的木耳比北方多点,然而段木产量也是有限的,别人有多余的产能都瞄准哈市那样的大市场,谁会在乎你个小城市啊,沧城的木耳供给就靠本地,黑土屯种木耳之后,这种状况缓解了一些,但还不够内需。

    “建平,学会考察调查是好的!”

    许承安点了点头,肯定了赵建平的努力,虽说他并不需要赵建平的这份表单就能了解黑木耳的供求情况,但对于他的积极性得鼓励。

    赵建平略显担忧地提出了建议:“厂长,今年沧城这边的市场,我想最多加上两个乡屯小种植园的干耳就饱和了,剩下的都得卖外地,否则咱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