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觉得,这趟凌晨进城之行,其实也是一次相当不错的体验。
普通人日常行走的速度大约为3~7公里每小时,然而这个调查只是相对没吃过太多苦的后世人而言的。
实际上,现在这个年代的人每天都得干粗累活,脚程普遍要比后世的人更快。
尤其那些经常赶集的村民,这会自己哪有车子,连架自行车都是奢侈的事,赶集的时候一小时走七公里以上属家常便饭。
许承安的脚程比这些经常赶集的村民甚至还要快上一些,他得到系统奖励的敏捷属性,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步子迈得大不说,频率还高。
疾走的速度,甚至不下于普通人的慢跑。
凌晨出发,到城里五十多里路,三个小时就到了。
这会也就四更天,约莫两点左右。
路上没有碰到意外或麻烦,顺顺利利进了城。
这座城市许承安一点都不陌生,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重生前也在这里呆了好几十年。
只不过,八十年代的它还远远没有后世繁华。
……
黑市,有些地方也叫做鬼市。
“半夜开市,黎明即散。”
这句话很准确地描述了鬼市的运行时间。
通常都在凌晨之后开市,黎明之前收市。
作为制度之外的产物,只能偷偷摸摸的,选在半夜管理最松懈的时候进行。
鬼市其实从汉朝就开始萌芽了,当时主要售卖一些日用品和小吃。
到了唐朝时期,鬼市已初具规模,唐朝经济繁荣,长安城作为国际大都会,商人云集,然而商业活动限制颇多,对于鬼市更有需求。
唐代著作《辇下风时记》中记载:“长安务本坊西市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
还有唐代郑熊所作的《番禺杂记》中也有相关迅速:“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
明朝的《五杂组》中写到:“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
这些都是关于鬼市的文献。
许承安很快来到鬼市所在之处,这里位于城市角落的暗巷胡同,位置偏僻。
半夜灯火忽明忽暗,里面却是人来人往,远远望去就如同一道道鬼魂在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