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县试(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三章 县试(2/3)



    不过这种考试其实也没有正考严格,大多数地方都不糊名,更不会找书吏誊写试卷,如此一来就又掺杂了些人情往来。

    在一些人文荟萃的大省,竞争尤其激烈,因为会有不少才子争夺“县前十”,尤其是“县案首”。

    县案首的荣誉是,接下来只要不犯重大过错,毋须再一路考到院考,可以直接“进学”,获得秀才功名。

    也就是考了第一场,后面两场免试了。

    当然如果要争小三元,即县试、府试、院试,场场第一,可以自行选择参加后两场。

    县前十的荣誉则是,至府考时,提坐堂号,也就是被特别安排到更尊贵的位置上参加考试,如此可以于当地扬名。

    海玥对于名列前茅没什么热切的想法,但也不会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定不行。

    诚然,以原身的学问,外加后世的学识,与当世寒酸苦读十年的学子竞争,似乎有些勉强。

    但这一年多来用心备考,又有专门应试的办法,比起来,还真就不见得差了。

    抱着好心态,他耐心等待,终于所有考生都坐好,开始发下试卷。

    “呼!”

    看似第一次参加科举,实则已然身经百战,海玥毫不紧张,尤其是真正看到题目后,脑海中成百上千篇范文迅速过了一遍,瞬间有了可以借鉴的对象,嘴角顿时扬起自信的笑容。

    从容提笔。

    开始答题。

    海玥了解这些原有的历史进程,才会希望弟弟早日发迹。

    何必等三百多年,由后人把自己的想法付之于实践呢,自己来做不好么?

    明廷一开始派两万大军征讨,被符南蛇击败,使得起义军的声势愈发浩大,其兵力最多甚至达十万之众,后来朝廷出动了十五万大军,历时四个月,才终于将这股起义给镇压下去。

    而历史上的二十年后,海南岛上还会爆发出一场规模更大的黎人起义,广东省都无法应付,最后调集俞大猷等将领率军南下,才将之平定。

    就是那燕起义。

    后世考察,其中许多方略与俞大猷等将领平定那燕起义时不谋而合,不知是互相参考,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很可惜的是,海瑞前半辈子的心血,朝廷根本没有采纳。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冯子材将军按照海瑞当年的建议和对策具体执行,这才大大化解了汉黎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战争对峙,“前有海瑞,后有冯公;通道设县,志继刚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