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一郎面对陈光良,眼神略带恭敬的说道:“陈先生,你说反了,明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就是这个华夏巨商,一举让华夏的制糖业、航运业崛起。
陈光良笑道:“华夏的博大精深,藤田你还没有全部学会。不过你很快就会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了!”
藤田一郎不高兴的离开。
实际上,日清航运是一家业主在华夏、朝鲜的航运企业,如今却反客为主,居然威胁其招商局来,看来真是狂妄自大起来。
当然了,若是前世的招商局,还真是可能被打压。
但这一世的招商局,已经摆脱困境,如今正是和日清、太古、怡和较量,不仅不落下风,反而占据上风的。
待藤田一郎离开后,陈光良说道:“两艘船已经在驶向沪市的路上,招商局也可以在南洋航线上,和洋人斗一斗。相信,你也知道洋人的秉性!”
刘鸿生点点头,说道:“洋人欺弱怕强,我们只需要在南洋航线上,将价格降到同一水准上;同时,再让同胞们乘坐华夏自己的船。这样一来,我们的业务便会急剧的增加。”
本身,南洋和华夏的航线,乘客和货物雇主,基本都是华人。
只要在同等价格和服务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家是绝对支持国货的。
“对,大胆的去做。有时候,赚钱已经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士气!”
刘鸿生点点头。
他本身接任招商局总经理,也和陈光良一样是被迫。但既然接手了,他自然也希望带领招商局继续前进。
虽然进军南洋,是陈光良在位时制定的,但真正实现的,还是在他的任上。
两天后,招商局宣布增加南洋航线两班,船为5000吨的新船。
形势陡然转变,招商局在南洋航线的总吨位,足足达到1.6万吨的四条船。不仅仅是在航线总吨位和列强船队差不多,而且固定的班列也增加至4班。
更重要的是,招商局的价格也非常有竞争力,一瞬间让华夏至南洋航线的实力强大起来。
“华人坐华轮”
“华人用华轮”
一时间,华人大涨士气。
“这下好了,我们华夏在远洋航运上,也开始有一席之地。”
“对,南洋至华夏,本来就是我们华人居多,长期以来被洋人保持着这个运输。如今招商局的新船纷纷下水,开始发展远洋航运,这是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