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背吊柴(2)(1/3)
底色 字色 字号

11章 背吊柴(2)(1/3)

    其他上山砍柴的人,听见两个学生娃娃笑得这样开心,还以为二人昨天在校园里搞了什么恶作剧,现在互相炫耀呢?

    一路说说笑笑,气氛非常活跃。

    二人很快就到了砍柴的地方大岩洞。

    二人把背架放好,各人挥舞柴刀开始砍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人从小做家务,帮着家里搞各种劳动,砍起柴来毫不费力。

    只见柴刀飞舞,林间不断传出“咚咚”地砍柴声。

    一小时多点,二人就把柴砍好了。

    把枝叶除去了的柴块,被二人用刀切成一米五左右,用藤蔓捆成三四十斤一捆的木柴。

    一般根据各人的力气大小来决定每捆的具体重量,以及背几捆。

    吴尚荣问了兰子姐,在家里背短途,她顶多背过一百三十斤。背柴是长途运输,背起来必须感到很轻松才行。

    他对兰子姐说,她今天最多背一百斤左右的柴下山。

    因此,兰子姐今天的柴就背三十多斤重的三捆就行了。

    而他自己呢,估计短途背得动160斤左右。这样他今天跟自己定的目标是130斤。

    那么30斤左右的,他今天准备背四捆。

    若是在往年,江沁兰根本不相信吴尚荣的力气会超过自己。吴尚荣前几天打脸吴中刚的事情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她早就听说了。

    接下来,开始把柴绑在背架上了,这个过程叫判柴。

    判柴和判草不一样。草的密度小,体积大,要判三分之一在背架的下坐部分。如果全部判在中上部,上面的草冒出背架过高,物体的重心过高,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稳固。

    人背起草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翻滚的现象,到时人会随着草滚,这在陡坡地段是非常危险的事。上一次,不是那棵救命的大树,吴尚荣就没有命了。

    而木柴块子的密度大,体积小,如果判三分之一在下部,重心过低,背起来不省力。

    除非是力气特别大的人,像吴尚荣的四叔吴定前、族兄吴尚兴那样的人,短途可以背上400斤以上,长途一般可以背300斤,这时才可以判一捆在下部。

    下面给各位读者普及一下背架的有关知识。

    背架是西南山区的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它的主体由两根弯木组成。上下用横木连成一个整体。

    上部与颈同宽,下面与背同宽。如果把两根弯木拉直,就是一个等腰梯形。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