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云书院位于祥溪镇的逸云山上。书院造屋150间,藏书2000卷,周围学子不远千里慕名而至。
数十年间曾出过七榜中举56人,进士30人的科考神话。
再加上五年前帝师杨明修致仕回乡,担任逸云书院院长一职,众学子更将书院这个清幽之地追捧得门庭若市。
以至于学子中流传着“逸云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说法。
枳实的哥哥便三拜逸云而不入,在家日夜苦读熬得像个乌眼鸡一般,所以她对逸云的情况倒是有所了解:
“逸云书院每日卯时不到便有学子早起读书,大家一个赛一个可勤快了!”
枳实只是觉得今日小姐十分奇怪,问的问题都是毫不相干。但想着今日比试小姐许是压力过大,所以也不做多问。
却见陶姜抬起头来,烛火明灭之下黑白分明的双眸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笑容。
……
城郊的丰实田庄是和财堂的公共田产。
早些年间,时局不稳兵荒马乱,南方涝灾北边大旱,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祥溪县几个商贾大户圈地自保,便联手在城郊买下了上千亩的田庄,雇佣佃农数百人,防的便是天灾人祸之害。
第三场比试,便定在这里。
陶姜赶到田庄时,田垄上已经围了数百号人,想来是昨日的比赛精彩,今日有更多人来瞧热闹。
看到姗姗来迟的陶姜,缪一清白着一张脸,三步并两步地走了过来,张嘴就是一腔怒意:
“你怎么到这个点才来?可是昨日赢了比赛今日便骄矜自得了?大意失荆州,你可别在今天这场比赛中摔了跟头。”
缪一清一通连珠炮,说完胸部还气得一抖一抖的,就连平时飘然袅袅的白胡子此时都充满了怒意。
陶姜知道缪老是为自己好。
缪一清与自己的父亲是谈古论今的忘年之交,父亲背着一身诬名枉死时,是缪老力排众议不远千里去到塞外替父亲收的尸。
众人对父亲的香艳死法戳戳点点时,也是缪一清站在和财堂“道洽大同”的匾额下怒声力证:
“陶长卿绝非尔等口中的宵小之徒!”
陶姜见年逾六十的缪一清还似小孩子般恼红了脸,也不卖什么关子,赶紧笑着说道:
“缪伯伯,您先别急。虽说商场如战场,兵贵神速也,但是我也不能打没有武器的仗,您说是不是?所以这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