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小孙子不是热爱于商贾之术吗,前段时间还因为犯错了被罚到乡下的庄子去了,怎么突然就去书院了?”
“那可是方太儒呢,要是我有小孩,不想去也得去。不过,这不是重点,听说绥宁府城的苏知州的小儿也慕名前来了。”
……
胡小孙子,胡府,热爱商贾之术?
这个描述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是那刚才碰到的人家,但是听起来胡府好似是小城里最为有钱的商人,不知道能不能攀上关系,如若将菜卖给他们,那客源又多了一分。
“多谢”
“客气了,说不定小儿与令弟正好是同窗呢,不知令弟多大了?
这一天,也到了郭羲入读私塾的日子。
四人一起坐上新买的驴车进了县城,只见县城门口排了长长的一条队,皆是奢华的马车,郭欣的驴车在其中显得极其不合群,甚至还有些寒碜。
“欸,小娘子,你也是来这里送家里人上学的吗?”一位马车上的妇人揭开车帘,看到并排而行的郭欣。
方太儒?
莫霏霏没有和她说这一件事情啊,她上一次来县城的时候也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妇人看着郭欣的驴车,想着可能是举家之力送去私塾,凑巧赶上了方太儒,热心道:“方太儒是京城有名的先生,曾教导出数名状元,今年年岁已到便想着回乡了。”
莫霏霏点了点头,道:“东林书院正巧要招生,那方太儒前段时间告老还乡了,就想着从民间找些孩童教导,不限岁数,只看资质
故广为招生,再从那些学生里选些聪慧的亲自教导,我就把那小孩给报上去了,也算是一个机遇,就看那小孩自己的造化了。”
男子点了点头,状似随意地道:“额娘快要到生辰了,今年打算大办一场,姑姑打算回去吗?”
“是,只是这人怎么这么多?”郭欣没想到一个县城里面的私塾竟引来这么多的达官贵人,即使这私塾很好,也不应该引来这么多人啊。
妇人见郭欣一脸茫然,惊愕道:“难道你们不是听到方太儒告老还乡,慕名而来的吗?”
……
郭欣一连忙了几天,把晒好捣成粉末的木薯淀粉做成了西米,地里的工人逐渐熟悉起来,作坊待几天后也就可以搬进去了。
汝芳斋内,男子吃着裴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