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用笔力塑成骨肉(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章 用笔力塑成骨肉(2/4)

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卫恒之子。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人们更熟悉的是他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永嘉之乱中迁移南方。 )

    “耍赖的是小狗!”

    只见青凤摊开了右手掌,五指微微地蜷曲,蓄势待发。

    少怔一时语塞,接着整个面容都明媚生动起来:“多亏了卫妹妹指点,我才能领悟到这层,还有,象形之道,非只求形似,而更在神似。”

    她不由地心生感叹,怪道都说士族引领开启了一场书法新风,他们不仅仅将书写作为艺能来呈现,或是作为在官场猎取声名的捷径,而是将之人格化了,类似于鉴赏人品风流之美,持续剖析发扬不同的字体之美。只有像他们这样开风气、立法度的书家,为书道而书道,才会如臻化境。

    “横竖撇捺,如人生一程一境,蜿蜒起伏,高低升落,用心体认自有融会。”卫铄言罢,与心意相通的少姝相视而笑。

    (介休几乎已失传的“顶楼楼”儿童游戏:推一人为“老母”,伸开右手,其它参加游戏的儿童伸出食指放在老母手心中,集体唱歌,当唱到"一把锁子锁住"时,未逃脱成功被握在手心的人就输了,负责去追其他儿童,被逮住者替代老母,其他儿童依样游戏,也有纯粹玩唱歌的“捉逃”环节的,那就是轮流当“老母”了,记忆中,大人们经常用这个游戏逗孩子们玩耍,一玩就能玩上大半天。儿歌中多为方言,“麻麻”是馒头的意思,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最早称为“蒸饼”;“猴圪蚤”:方言里“跳蚤”读“圪蚤”,此词多见于南北方的晋语、闽南语等。山西方言属于晋语,其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晋语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晋语起源于秦晋方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晋语起源于赵魏方言,晋语区是中国唐诗重要产区,晋语基本能合平仄格律,儿歌念起来也是掷地有声。)

    姐弟俩均无异议,旋即抖开架势。

    “一回决输赢!”

    “笔力确实需要用心磨炼!”

    见此,卫铄心里有底了,进一步提出笔力的评判之法:“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刚受到称扬的孝儿大胆地说:“卫姑娘说到我心里了,近来写字我渐渐觉得,不能笔笔下死力,那便失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