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泰也清楚,陛下对五姓七望的态度,这些年陛下一直致力于消减五姓七望的实力。
所以虽说五姓七望在支持他,但李泰也保持了一定的限度。
柴令武劝说道:“冰肆太赚钱了,这会令太子势力大涨。”
“眼下魏王如果不采取一些手段,即便有陛下厚爱,也难以对抗太子,更别说....”
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失败,李泰咬咬牙,道:“好,那就让他们给本王立上一功。”
“东宫里面,可是有他们的不少人。”
“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必须把制冰法给本王弄出来。”
“若是连此事都办不成,本王又如何能完全信任他们。”
身材魁梧,面色坚毅。
当然,军中猛将,很少会有不魁梧,往往都在一米八上。
其中还有涉及到油墨的改良,普通墨水显然很难达标。
汉唐其实早已经有了油墨,但成本高昂,制作工艺复杂,堪比黄金。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成本低廉,也更加简便快捷。
“正殿召见。”
“是,殿下。”
李承乾看到苏定方的第一眼,就感觉卖相很是不错。
兴许下一次的竹纸,就能好上许多。
东宫的匠人类似于奴籍,完全归属于东宫所有,竹子是现成的,除了要耗费些时间外,基本上没什么成本。
除了造纸外,雕版印刷也在逐步准备着。
只需要在雕版下方刻上响应的数字,哪怕识字少的人,也能按照顺序去进行操作。
“殿下,苏将军来了。”
而且铜活字虽然能反复使用,但成本也是相当高。
铜,本身就是钱。
关系不算大,工艺都是在不断尝试中逐渐进步,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接下来就是针对竹子软化这块下功夫。
无非是在蒸,煮,泡上面多下功夫。
每一页做成一块雕版,只等竹纸造出来就能用。
之所以没有采用活字印刷,是因为活字印刷的复杂程度,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
每次都需要不断从铜活字里去寻找对应的文字,这本身的工程量就很大。
唐初的雕版印刷已经很是成熟,多是民间用来拓印佛经或典籍。
李承乾是准备了十多本常用书籍,从启蒙到科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