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当年在灭东突厥之战中纵兵掠夺的缘故。
不投太子,只是因为看不起太子荒唐。
如今太子有这般箭术,开两石巨阙天弓,百步外射铜钱,哪里还不值得他追随。
幕强,是军伍中人的天性。
想起昨晚,自己拒绝大理寺少卿,苏亶的引荐,苏定方此刻肠子都悔青了。
若被太子看重,还怕没有机会升职吗。
苏定方不懂朝堂政治,然如此太子,日后必登大位。
“尔等继续操练,本将军有事先走。”
丢下一句话后,苏定方急忙离去。
他要去见苏亶,再跟他聊聊关于引荐的事情。
隋朝之亡,亡于高丽。
若隋朝没能打下的高丽,被太子打了下来,届时声威将会成长到何等地步?
却又不是那么好打。
历史上,再过两年,李世民就亲征高丽,吸取隋朝教训,只带了十多万兵力,然而却因为兵力过少,没能打下来。
再是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打破的。
唐朝迫于西部与吐蕃作战的压力而放弃百济故地,但是控制了大部分高句丽故地,新罗也向唐朝请罪称臣。
没有兵权,拿什么谋反?
李承乾想要借助攻打高丽的机会,争取到领兵权。
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城”,也就是后世吉林省的集安市,高句丽在此定都400余年。
427年,高句丽迁都了平壤。
到了南北朝,高句丽改名为高丽。
一直到唐高宗时期,高丽发生了内乱,这才被唐高宗趁机歼灭。
只是胜利的战果,最后便宜了新罗,又爆发了唐罗之战。
隋朝,唐朝,压力很大。
打高句丽,自是成了国策。
高句丽建立后,不断侵蚀东北的朝鲜四郡,最终到了南北朝占据了整个辽东和朝鲜地区。
随着疆域的扩张,高句丽的疆域也不断迁徙。
他可不是部落政权,而是跟中原王朝一样,有着完整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三不管的状态下,逐渐发育成一个高度成熟的农耕政权。
民风崇文尚武,有70多万户人口,城池176座,已然是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
隋朝时期,高丽之名随着隋炀帝三征高丽而名扬全国。
高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