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完)
除非……生而知之。
而在高原之上,自天竺发展而来的教派理论之中,流传着一个神秘的称呼“朱古”,意为有着大修为之人在身躯肉体殒灭之后,魂灵不灭,其一线灵智通过某种方式传递于某一个世人的脑海之中,初始之时处于混沌状态,但在某一刻,会通过某个场景或某种方式激活。
“楼兰”在唐人眼中大抵等同于“功勋包”,任谁都想去刷一刷……
“好诗!霸气绝伦,荡气回肠,正是盛唐风物!”
禄东赞惊为天人,赞不绝口。
“是老夫着想了,受教!”
禄东赞不在乎房俊是否在暗示他“人生总有残缺”,他在意的是为何房俊如此年纪轻轻,却能懂得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
有些道理不是谁与你说说便能明了,或许记在脑中,但因未曾亲身经历,绝难有深刻之体会。
“恕我直言,无论今后形势如何发展,大相恐怕也无法回去逻些城主持大局,空有满腹韬略,又有何用呢?更何况大唐与吐蕃国情不同,在大唐实施顺利之政策,去到吐蕃就未必适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搬硬套,毫无益处。”
他以为禄东赞贼心不死,还想着有朝一日重返逻些城,振兴吐蕃。
“越国公误会了,我这一把年岁,经有此番颠沛流离之后能否活着回去大唐尚未可知,还有什么期望、野心?若有幸能活着回来,愿意前往长安、终老唐土。”
“可按照音韵来说,这应该只是下阙,却不知可有上阙?”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故而天地本不全,一切显象之物皆不能圆满,一切圆满之物皆不能显象,人生总是残缺,大相何求完美?”
言罢,很自然略过“埋骨何处”这个话题,笑问道:“不过老夫平生最喜诗句,今次有缘同行、领略西域壮阔,不如即兴而作一首诗句,让老夫体会盛唐风韵,如何?”
房俊便大笑起来,喝一口酒,甚至不假思索,指着车帘外,此时正好途径楼兰地界,遂大声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禄东赞时常跑到房俊马车上,或是饮酒吃饭,或是喝茶聊天,看上去似乎不甘寂寞,但每每发问皆有的放矢。
从其各种问题之中归纳总结,房俊发现这老贼对于大唐当下的国策非常感兴趣……